: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疆准能化工有限公司
准东 20 亿 Nm3/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将新建年产能为 20.54 亿 Nm3的煤制天然气的生产设施(其中 8.4 亿 Nm3天然气转换为液化天然气 LNG58.2672 万吨),生产装置包含固定床熔渣气化装置、变换及热回收装置、低温甲醇洗装置、压缩制冷装置、煤气水分离装置、酚氨回收装置、甲烷化装置、SNG 压缩装置、甲烷液化装置、空分装置、电解水制氢装置、碳捕集装置等,以及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装置、储运系统、环保设施等。
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 20.54 亿 Nm3煤制天然气产能(其中 8.4 亿Nm3天然气转换为液化天然气 LNG58.2672 万吨)。
准东 20 亿 Nm3/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总投资 1,703,941.12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47,981.29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9,956.97 万元,建设期利息 46,002.85 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 800,000.00 万元,其他资金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等方式解决。
本项目已取得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核准和生态环境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本项目实施地点为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军庙产业园,本项目在公司现在存在工业用地上实施建设,公司已取得相关不动产权证书。
项目经济效益良好,建成后可优化公司煤炭业务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项目建设期 3 年,第 4 年投产且生产负荷达到80%,第5年达产;项目经济服务年限为15年,所得税率25%,年生产121,428万 Nm3合成天然气(SNG)、58.2672 万吨液化天然气(LNG)。
准东 20 亿 Nm3/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深加工技术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作为公司煤炭资源进行转型深化利用的重要举措,项目建设能提高股东回报,对公司能源业务的深化转型具备极其重大的示范意义和引领意义。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落实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夯实西气东输工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新疆能源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显著,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地位。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要求全方面推进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支持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在准东等地区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
2024 年,我国进口天然气 1.32 亿吨,进口依存度为 42%,能源安全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项目规划的年产 20 亿 Nm3煤制气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降低国家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1.36 个百分点(以 2024 年数据计算),对于降低天然气进口依赖风险有积极意义。
西气东输不仅是能源输送工程,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本项目的建成投产后,项目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稳定的气源,可以有效规避进口气的供应不稳定风险、价格波动风险、输送基础设施缺陷等固有问题,提升西气东输国家管网尤其是西部地区管网的使用效率,增强储气调峰设施的能力,助力西气东输管道能力的均衡高效利用。
综上,公司年产 20 亿 Nm3煤制天然气项目是落实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准东煤制油气战略基地支撑工程和构建西气东输系统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可推动煤炭优质产能加快释放,建成达产后可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降低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发挥国产气“压舱石”作用,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项目建设对推动煤化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能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洁净化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现代煤化工的基础,是延长煤炭产业链的重要方法。新疆煤炭资源预测储量 2.19 万亿吨,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 40%,煤炭品质优良、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但是远离东部消费市场,直接外运煤炭经济性差,且铁路运力缺口较大,物流通道不足及较高的运输成本制约了煤炭产能的释放。本项目通过对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推动煤炭从燃料转型为原料的高效清洁利用,为优化煤炭行业产业体系、提高煤炭附加值、综合利用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承担国家能源局 3 项煤炭深加工产业创新示范任务,同时,项目拟开展多项技术示范,推动先进煤气化技术、新型催化剂技术、煤制气国产化成套技术、废弃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低碳化及绿色化生产技术等研发与应用,推动关键技术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示范和推广。项目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提升我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意义深远。
项目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采用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增加电力使用比例、绿氢绿氧减碳,通过从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和能源及碳排放管理等减污降碳措施。本项目通过煤制气与“绿电”“绿氢”耦合发展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技术(CCUS)示范,推动公司传统煤化工业务向低碳化转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综上,项目建设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示范工程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提升我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对促进我国煤化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我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3、项目建设是公司推动能源业务结构性升级的必要举措,经济效益好,是公司主要营业业务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能源产业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公司能源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及销售、煤炭发电等。企业具有的煤炭资源量达 126 亿吨,当前核定煤炭产能 7,400 万吨/年,火电装机 504 万千瓦。虽然企业具有较好的煤炭资源储备,但是煤炭产业有周期性较强、价格波动较大等固有特点,公司通过建设实施本项目,可以优化公司的能源业务结构,增强提升能源业务韧性、提升经营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本项目所需的原料煤由自有煤矿通过输煤廊道直接运输进厂,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可有效提升公司能源业务的附加值,延伸公司能源业务价值链;作为公司能源业务高端化发展的开端,预计每年转化原煤 579.74 万吨,项目建设和运营为公司后续煤炭资源大规模的深化利用奠定基础;项目投产后,公司能源产业收入结构能更加进一步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项目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轻松又有效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优化股东回报。
综上,项目建设是公司在煤炭业务、煤电业务的基础上,对煤炭资源进行转型深化利用的重要举措,项目效益好,对公司能源产业的深化发展、高端化转型具备极其重大的示范意义和引领意义,促使公司未来业务健康、长远发展,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发展的战略性需要。
煤制气项目符合国家、地区发展的策略,是国家鼓励发展领域;项目实施有利于提升国家油气自给能力,降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促进地方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作为国家重大能源建设项目,所需履行的国家部委及各级人民政府的审批、备案工作已经完成。
本项目所需主要原材料煤炭资源来自于公司的自有煤矿,公司的两个露天煤矿的开采能力可满足本项目原料煤需求,项目所需辅助材料主要是各种催化剂及常规化学品,市场供应充足。此外,本项目所需的电力资源和水资源有充分保障,公司已取得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使用证。
通过长期引进、消化、吸收及自主研发,我国煤气化技术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水平处于领头羊;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领域,国内已有成熟的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
项目建设方案在成熟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煤炭资源禀赋,按照低成本、高效益、能耗低、排放低的原则进行方案设计,项目所选整体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原料煤通过煤气化,净化、甲烷化生产出市场紧缺的天然气产品,各装置废水送厂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全部回用,动力站锅炉烟气经过脱硫、脱硝等装置处理达标排放,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本项目所需的工程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拟通过公司自有的技术储备和国内招聘解决,公司具备拥有长期的煤炭业务经营和大型化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形成了公司较好的人才资源库,这为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人才保障,目前,公司已完成了项目建设和运营基础团队的搭建工作。
我国煤制气发展历史较短,在发展初期,管道输送能力不足限制了天然气向终端市场供应;随着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管输和销售分开、油气管网实现公平接入,极大地提升了天然气的调运能力和调配效率,为煤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准东至上海管输费用为 0.7514元/Nm3,准东至北京管输费用为 0.5973 元/Nm3。根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截至 2023 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 8.5%,远低于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平均值 24%,消费潜力和增长空间较大。
预计 2025 年天然气消费量约 4,300 亿~4,500 亿立方米,2030 年约 5,500 亿~6,000 亿立方米,其后天然气消费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 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需求旺盛,公司煤制气项目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天池能源年产 20 亿 Nm3煤制气项目的主产品为天然气和 LNG,由于天然气和 LNG 价格随市场供需关系会产生波动,天然气和 LNG 生产规模将从产品供求角度进行实时调整,以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
综上,经过审慎分析论证,公司董事会认为本次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拥有非常良好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项目实施后,将有利于公司能源业务的转型升级,优化能源业务的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